浪淘沙令 菊

秋色满东篱。
露滴风吹。
凭谁折取泛芳卮。
长是年年重九日,苦恨开迟。
因记得当时。
共捻纤枝。
而今寂寞凤孤飞。
不似旧来心绪好,惟有花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令·菊》是宋代王炎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炎是宋代的文人,字晦叔,号双溪,生于江西婺源,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等众多著作。他不仅是位学者,也是诗人。
  1. 诗歌原文
    秋色满东篱,露滴风吹。凭谁折取泛芳卮。长是年年重九日,苦恨开迟。因记得当时,共捻纤枝。而今寂寞凤孤飞。不似旧来心绪好,惟有花知。

  2.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菊花的深刻感情,从“长是年年重九日,苦恨开迟”可以看出他对菊花盛开时间的无奈,以及对菊花盛开时刻的怀念。
  • 自然描写:通过“秋色满东篱”等描绘,展现出一幅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美丽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金色的秋天之中。
  • 哲理思考:诗末的“不似旧来心绪好,惟有花知”,表达了一种超越物外的境界,即只有花能感知诗人的情感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高洁和坚韧的品格。因此,王炎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也间接表达了他的志趣和情操。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据记载,《浪淘沙令·菊》是宋代的作品,具体创作年份未明确提及,但从内容和风格来看,应属于宋代文人的创作。
  • 历史背景:菊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菊花为题材进行创作,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美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1. 鉴赏与评价
  • 艺术手法:该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秋色”、“露滴风”、“长是年年重九日”等,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 情感深度: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更深层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浪淘沙令·菊》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宋词,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一次美丽描绘,更是对人生、友情以及岁月变迁的深刻反思。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