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暮春时在分宁

博山香雾冷,新雨过、怯单衣。
正飞絮蒙蒙,平芜杳杳,家在天涯。
春难住、人易老,又等闲过了踏青时。
枝上红稀绿暗,杜鹃刚向人啼。
依依。
谩叹歌生弹铗,尘满弦徽。
想北山猿鹤,南溪鸥鹭,怪我归迟。
青云事、今已晚,倚小窗、谁与话襟期。
对酒有愁可解,擘笺无怨休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慢·暮春时在分宁》是宋代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王炎,字晦叔,号双溪,出生于婺源(今属江西)。他在乾道五年(1169年)中进士,曾历任崇阳主簿、临湖知县、军器少监等职。王炎不仅以文学成就著称,其诗作《双溪集》及《双溪诗余》也深受后人赞誉。
  1. 诗词原文
    博山香雾冷,新雨过、怯单衣。正飞絮濛濛,平芜杳杳,家在天涯。春难住、人易老,又等闲过了踏青时。枝上红稀绿暗,杜鹃刚向人啼。依依。谩叹歌生弹铗,尘满弦徽。想北山猿鹤,南溪鸥鹭,怪我归迟。青云事、今已晚,倚小窗、谁与话襟期。对酒有愁可解,擘笺无怨休题。

  2.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王炎通过“博山香雾冷,新雨过、怯单衣”等诗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接着,“正飞絮濛濛,平芜杳杳,家在天涯”三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萧瑟与远离家乡的无奈。
  • 情感抒发:全词贯穿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春难住、人易老”一句,深刻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主题。此外,“又等闲过了踏青时”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 艺术特色:王炎的这首《木兰花慢》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深刻的感慨。尤其是末句的“对酒有愁可解,擘笺无怨休题”,更是展现了作者超脱物外的心态和对世俗纷扰的不屑。

王炎的《木兰花慢·暮春时在分宁》以其深邃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解读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词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