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春雪

二月犹逢雪,春寒一倍加。
云重应阻雁,风横只愁花。
碧水离思断,琼楼醉倚斜。
谁知下帷苦,未晓已闻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圣俞春雪》是北宋诗人王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二月。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王圭,字希声,成都华阳人,生活在宋朝,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享有盛誉,其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圭的生平事迹不多见记载,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表明了他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地位。
  1. 诗歌原文
  • 二月犹逢雪,春寒一倍加。
  • 云重应阻雁,风横只愁花。
  • 碧水离思断,琼楼醉倚斜。
  • 谁知下帷苦,未晓已闻鸦。
  1. 主题分析与鉴赏
  • 《和圣俞春雪》通过描写冬末春初的寒冷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体认。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雪”、“春寒”、“云重”、“风横”等,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在结构上,此诗采用了五言律的形式,使得整首诗歌节奏明快,音韵和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色。
  1. 写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 《和圣俞春雪》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熙宁九年(1076年)二月,当时诗人正处于仕途之中,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暂时远离政治中心,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境。
  • 该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也揭示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如官场的冷漠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1. 艺术特色
  • 《和圣俞春雪》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使其成为宋代诗歌的佳作。
  • 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性的词语,如“明月”、“白兔捣药”等,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 诗人在创作时注重音律的和谐与美感,通过平仄的搭配和押韵的处理,使得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和圣俞春雪》不仅是王珪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它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让人们在欣赏古代诗歌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