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弋江村外,工山右县边。
追游曾结社,许与更忘年。
郢斲无为质,牙琴有绝弦。
巾箱遗墨在,披阅一潸然。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王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作背景:《挽胡信芳上舍二首·其二》创作于宋徽宗时期,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而王珪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深感忧虑与无奈。诗中所描绘的“清文三峡水,爽气九华秋”等意象,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世已从新学,人谁与此流”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通过阅读王珪的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其二》不仅是王珪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代诗词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