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彝对花

林梢拂晓禽初哢,门外经春柳自摇。
可叹流年催白发,便将幽意属芳条。
玉杯放酒成萧索,锦帐留灯照寂寥。
任是名园更风雨,残枝须插醉明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景彝对花》是一首由王珪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意义等:

  1. 作者介绍:王珪的生平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与宋代文人林艾轩有交往。《和景彝对花》作为王珪的作品,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以及与同代文人的交流情况。
  2. 诗歌原文:《和景彝对花》的原文如下:“任是名园更风雨,残枝须插醉明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的豁达和乐观态度,即使名园遭受风雨侵袭,也应像残枝一样坚韧地迎接新的一天。
  3. 诗句赏析:王珪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的“冲浣”一词,既指清洗洗涤之意,也暗含洗尽铅华后的纯净与明朗。
  4.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王珪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王珪的《和景彝对花》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值得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深入思考和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