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太师中书令鲁国曾宣靖公挽词二首 其二

璧宫人去水潺潺,帝辇空临泪一潸。
白玉荐樽陪庙食,黄金洒翰落碑颜。
星辰掩霭移天上,桃李芬芳满世间。
门外沙堤何日尽,只应阴施在银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太师中书令鲁国曾宣靖公挽词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王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1. 诗歌原文
  • 熠熠台符切太微,满朝文物尽光辉。
  • 曾扶圣日攀云上,便向春风解组归。
  • 一代衣冠矜阀阅,同时父子管枢机。
  • 人生富贵谁难致,八十如公自古稀。
  1. 诗意解析
  • 熠熠台符切太微:这里的“台符”指的是天台宗的教义,而“切太微”则形容帝王之威仪庄严。整句诗表达了对鲁国曾太师在朝中地位崇高和威望显赫的赞叹。
  • 满朝文物尽光辉:“文物”指的是朝廷中的文化成就和人才,“尽光辉”则描绘了这些成就和人才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朝廷。这反映了王珪对鲁国曾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是朝廷的中坚力量。
  • 曾扶圣日攀云上:在这里,“圣日”指的是皇帝,象征着权威和神圣。“攀云上”则形容曾太师如同攀登到云端之上,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能力。
  • 便向春风解组归:“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此处用春风来比喻政治环境的变化。“解组归”意味着离开官场,回归自然,但这里更多地是指他辞官归隐,不再涉足政治事务。
  • 一代衣冠矜阀阅:这里的“衣冠”指的是官员们的服饰和仪表,“矜阀阅”则是形容他们家族世代显赫,门第高贵。这反映了鲁国曾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同时父子管枢机:这里的“父子”指的是曾太师及其子孙,“管枢机”则意味着掌握着朝廷的核心权力。这句诗表达了对鲁国曾家族长期掌权、影响朝政的肯定。
  • 人生富贵谁难致: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富贵生活的向往。它反映了王珪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和渴望。
  • 八十如公自古稀:这里的“公”指的是曾太师,“如公”则是以曾太师为榜样。“自古稀”意味着难得而又稀少,表达了作者对曾太师高龄仍保持高官地位的敬佩。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该诗作创作于宋代。
  • 作者经历:王珪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历仕三朝,担任过内外制十八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朝廷大典和国家决策。他的仕途经历了从执政到宰相的转变,总共十六年的时间。
  • 诗歌内容:王珪在这首诗中不仅赞颂了鲁国曾太师的卓越才能和政治贡献,还通过描绘宫廷的繁华和朝臣的辉煌,展现了当时宋朝社会的繁荣景象。

王珪的《赠太师中书令鲁国曾宣靖公挽词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赞美曾太师个人成就和地位的诗,更是一首反映宋代官场文化和社会风貌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还能更加贴近王珪这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