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宫人去水潺潺,帝辇空临泪一潸。
白玉荐樽陪庙食,黄金洒翰落碑颜。
星辰掩霭移天上,桃李芬芳满世间。
门外沙堤何日尽,只应阴施在银山。
【注释】
璧宫人去水潺潺:璧宫,指唐玄宗的后宫。人去,指杨贵妃的死。水潺潺,流水声。
帝辇空临泪一潸:帝辇,指皇帝。潸,眼泪。
白玉荐樽陪庙食:白玉,指用玉制作的酒杯。陪庙食,指供奉祭祀用的酒食。
黄金洒翰落碑颜:黄金,指用黄金书写的诏书。洒翰,指用纸写诏书。落碑颜,指诏书上的字迹留在石碑上。
星辰掩霭移天上:星辰,指天象。霭,云雾。移天,指天象变化。
桃李芬芳满世间:桃李,泛指花草树木。芬芳,香气浓郁,这里形容花草树木盛开。
门外沙堤何日尽:门外,指外朝。沙堤,指御道旁的沙地。尽,完。
只应阴施在银山:阴施,暗地里施行恩惠。银山,比喻富丽堂皇的宫殿。
【赏析】
《送太师中书令致仕鲁国曾宣靖公挽词二首》(其二)是一首悼念名臣的诗。全诗以沉痛的心情追忆了曾鲁公生前为官的政绩和为人的品质,并对其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诗中对曾鲁公“清慎”的品性、“忠直”的行为作了热情赞扬;对曾鲁公“不伐”的美德、“无求”的生活态度表示了由衷敬佩。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与曾鲁公共事的愉快,对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对他晚年退隐生活寄予了无限期望。
诗一开始,即点明“璧宫人去”,表明曾鲁公之死已属必然,其原因乃是权奸的迫害所致。接着,诗人又从感情角度进一步抒发了对此事的悲愤之情:“帝辇空临泪一潸。”意思是说,当朝的皇帝失去了贤能之臣后,不禁泪流满面。“泪一潸”三字,将皇帝失去贤能之臣的悲哀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白玉荐樽陪庙食,黄金洒翰落碑颜。”这两句是说,曾鲁公的遗体被隆重安葬时,人们用白玉制成的酒杯献酒祭奠,用黄金书写的诏书镌刻在石碑之上,以此纪念他的功绩。这两句既表现了曾鲁公生前的崇高地位,也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深切缅怀之情。
“星辰掩霭移天上,桃李芬芳满世间。”这两句是对曾鲁公身后影响的描写。曾鲁公虽已去世,但他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一方面体现在朝廷之中,如“星辰掩霭移天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民间之中,如“桃李芬芳满世间”。“掩霭”与“芬芳”两个词语,既表现出曾鲁公生前的高尚品德,也表现了他生前生活的恬淡与超脱。
最后两句“门外沙堤何日尽?只应阴施在银山”,是对曾鲁公遗赠之物进行描绘。门前沙堤的铺设,是曾鲁公生前所修的道路,如今已经铺好了沙堤,但却看不到曾鲁公的身影,只能想象他当时忙碌的情景。至于那银山般的陵墓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象征着曾鲁公生前的丰功伟绩。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生观念和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