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思贤共政涂,中台前日得真儒。
正看浴凤来虽晚,不觉冥鸿去已孤。
晓月犹临千里梓,春风又卷五云图。
谁过南荡青山下,只恐高名自古无。
天子思贤共政涂,中台前日得真儒。
正看浴凤来虽晚,不觉冥鸿去已孤。
晓月犹临千里梓,春风又卷五云图。
谁过南荡青山下,只恐高名自古无。
注释:
- 天子思贤共政涂:天子(皇帝)思念贤能之士共同治理国家的政治环境。
- 中台前日得真儒:在宫中的讲坛上(中台)前日(即不久之前)找到了真正的学者。
- 正看浴凤来虽晚:正当欣赏凤凰浴火重生(浴凤)的景象时,它来得很晚。
- 不觉冥鸿去已孤:不知不觉间,鸿鹄离去已经孤单。
- 晓月犹临千里梓:清晨的月光依旧照耀着千里之外的梓树。
- 春风又卷五云图:春风吹动,似乎卷起了象征吉祥的五色云图。
- 谁过南荡青山下:谁能够经过那南荡青山之下?
- 只恐高名自古无:恐怕自己的大名从古到今都没有人记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珪对一位已故太子少师元章简公(即元章简公)的挽词。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丰富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元章简公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赞美,以及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其名声可能湮灭的忧虑。
诗一开始,“天子思贤共政涂”,直接点明了元章简公的崇高地位和他对君主治国的重要影响。接着,诗人描述了元章简公的学识和才华,以及他在朝堂上的威望。然而,尽管元章简公才学出众,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这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接下来的几句,“正看浴凤来虽晚,不觉冥鸿去已孤”,则运用了浴火重生的凤凰和高飞远走的大雁作为比喻,来形容元章简公虽晚出山、早逝而留下的影响深远。凤凰虽浴火重生,但已非昔日之身;而大雁虽早飞,其身影依然清晰。
“晓月犹临千里梓”和“春风又卷五云图”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晓月如洗,照亮千里之外的梓树,春风拂过,仿佛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这两句不仅美化了画面,更象征着新的生命和活力。
诗的结尾,“谁过南荡青山下,只恐高名自古无”,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作者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经过那南荡青山之下,暗喻元章简公的名字和声誉是否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去。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文化典故的运用,传达了诗人对元章简公深沉的敬意和对其一生遭遇的同情。同时,它也展示了王珪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