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地僻少人行,一日西来誉满京。
白首只知闻道胜,青衫不及到家荣。
元猿夜哭铭旌过,紫燕朝飞挽铎迎。
天禄校书多分薄,子云那得葬乡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岷峨地僻少人行”,岷峨即四川的岷山、峨眉山,是蜀地名山,地势险要。蜀地僻远,交通不便,因此很少有人到那里去做官,诗人以“地僻”二字概括蜀中地区偏僻的情况。“一日西来誉满京”,一日指一天,“西来”指从四川来到京城长安(唐都城)。“誉满京”,意谓名声大,声誉很高。“白首只知闻道胜”,白首,指年老;闻道,听说或懂得某种道理或知识。“道胜”,指学问上胜过别人。“青衫不及到家荣”,青衫,指穿青色的衣服,这里借指做官,因穿青衫而得官位。“到家荣”,意谓在家乡得到荣耀。这二句说诗人虽然年纪已老,但在朝廷里也颇有名望,且官运亨通。“元猿夜哭铭旌过”中的“元猿”指的是诗人的好友张元干(字幼安),“元干”是他的字。据记载,南宋时,张元干为抗金义军所俘获,后被岳飞释放。诗人在成都见到张元干时,他正在流寓成都。张元干的《感怀》诗中有“我今羁旅客,怅然吟式微”的句子。诗人与张元干同病相怜,所以有这种感慨。“元干”二字既代指友人,又兼有感叹之意。“紫燕朝飞挽铎迎”,紫燕,即燕子,春天的使者,常在朝霞中飞翔。杜甫《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句,此处借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挽铎”,古乐府《子夜歌》中有“晨风动帘帷,拂机摇金簧”之句,此处借以写挽歌之声。“天禄校书,多分薄”,天禄,即汉代皇家图书馆藏书楼。校书郎,古代官职,掌校订典籍。“天禄校书多分薄”,意为天禄图书的校订工作很难胜任。“子云那得葬乡城”,子云,即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辞赋家。《汉书·扬雄传》说他“不好辞赋,好神仙”。扬雄曾写过一首《反离骚》,其中有“哀世兮睠睠,哀吾兮淟淟。魂兮归来,入君之堂兮”等语,可见其对屈原十分敬仰,故称屈原为“子云”。扬雄一生不得志,死前写了一篇《解嘲文》,其中有“宁南郭外营茅土”等语,表明他死后希望埋葬于南方,不埋于北方。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示自己虽身居朝廷,但终难有所作为。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元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和担忧。

【答案】

挽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明允

岷峨地僻少人行,一日西来誉满京。

白首只知闻道胜,青衫不及到家荣。

元猿夜哭铭旌过,紫燕朝飞挽铎迎。

天禄校书多分薄,子云那得葬乡城。

译文:

蜀地偏僻荒凉很少人来,有一天忽然名声传到京城里去。

白发老人只知道读书很有学问,青衫书生却比不上家里光荣。

元日晚上元猿悲叫,送别亲人的灵车经过路旁;清晨朝阳初升,送行的号角声迎送亲人回乡。

朝廷里当官的职位有限,子云怎么能葬在自己家乡城里?

注释:

  1. 岷峨:指四川的岷山、峨眉山。
  2. 一:一天。
  3. 白首:指年老。
  4. 闻道:知道道理。
  5. 青衫:指穿青色的衣服,这里借指做官。
  6. 铭旌:古代一种用木头刻成的死者遗像。
  7. 紫燕:燕子。
  8. 天禄:汉代皇家图书馆藏书楼。
  9. 子云:指扬雄。
    赏析:
    这是诗人对朋友张元干的悼念诗。诗的前两句写友人张元干的名声已经传遍京城,诗人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第三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说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还没有得到什么成就。第五六句写自己听到消息后内心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最后两联写自己的仕途不顺,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