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
晨跌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
宝文圣偈谁为解,只恐林泉亦暂归。

【注释】

城邑喧喧非所依:喧喧,形容人多嘈杂。依,依靠。

忽生秋思满岩扉:突然产生了一种秋天的思绪,弥漫在山门之上。

晨跌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早上经过山间时,花瓣纷纷落下;傍晚渡过河流时,僧人的锡杖随风飘起。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必定有鱼儿和龙影偷偷窥视那用来盛食物的钵盂,而僧人的衣服上也不会沾染尘埃。

宝文圣偈谁为解,只恐林泉亦暂归:这佛经中的妙词佳句谁能理解?恐怕我也会暂时回到山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两句写僧归后的景象,颔联、颈联写送别情景,尾联写归隐山林的愿望。

前四句写僧回钱塘后的景色。“城邑喧喧非所依”,说城邑里的喧嚣与热闹,都不是他所要的归宿;“忽生秋思满岩扉”,忽然之间,他心中充满了对秋天的思念之情。“晨跌未雨千花落”和“晚渡临风一锡飞”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晨间经过山间时,花瓣随着微风纷纷落下,傍晚乘船过江时,僧人的锡杖随风飘起。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也表达了他对僧徒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后四句写送别的情景。“定有鱼龙窥供钵”,想象僧徒归隐山林以后,必定有鱼龙在暗处窥视他供奉食物的钵盂;“应无尘土上禅衣”,猜想僧徒的衣服上也不会沾染尘埃。“宝文圣偈谁为解”,最后诗人想到的是,佛经中的妙词佳句究竟谁能理解?“只恐林泉亦暂归”,担心自己终将像僧徒一样,回到自然中去。

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景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变化。前四句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野风光图,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而后四句则转入现实,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僧徒归隐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未来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