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侍中李良定公挽词

悲箫忽犯晓楼钟,樽酒应非昔饯同。
家贵曾还金钺宠,时清不见玉关功。
佳城蔓草千年闭,后院繁弦一夕空。
唯有平阳旧池馆,依然芳树倚东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侍中李良定公挽词》是一首由王珪所作的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珪,作为一位宋代的文学家,其创作生涯横跨了多个时期,特别是在宋朝,他的诗作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悲箫忽犯晓楼钟,樽酒应非昔饯同。
    家贵曾还金钺宠,时清不见玉关功。
    佳城蔓草千年闭,后院繁弦一夕空。
    惟有平阳旧池馆,依然芳树倚春风。

  2. 诗歌解读

  • 悲箫忽犯晓楼钟:描述了清晨的钟声打破了宁静,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生命无常之感。
  • 樽酒应非昔饯同:昔日的宴饮已不复以往,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哀愁和不舍。
  • 家贵曾还金钺宠:暗示了过去的富贵荣华,以及随之而来的荣耀与宠幸。
  • 时清不见玉关功:可能指的是国家政治清明,个人功名未显或未能立大功于世。
  • 佳城蔓草千年闭:用“佳城”指代死者的坟墓,而“蔓草”则暗示墓地荒凉。
  • 后院繁弦一夕空:比喻世事变迁,繁华落尽,如同夜晚的琴声不再响起。
  • 惟有平阳旧池馆:虽然人事已非,但仍然保留着曾经的记忆和美好,如平阳的池馆依旧翠绿,春风吹拂。
  1.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表达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惜。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寄托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1. 文化意义
  • 《赠侍中李良定公挽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见证。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艺术成就
  • 从艺术角度来看,王珪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 此外,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十分严谨,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一联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赠侍中李良定公挽词》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