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太尉吕惠穆公挽词

秦川归骑照山红,不觉悲箫起暮风。
天上紫枢深北斗,人间金印独三公。
汉庭樽俎奇谋在,陇首旌旂杀气空。
见说韦平有家学,莫将文字葬坟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太尉吕惠穆公挽词》是宋代文学家王珪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在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他的一生不仅政治成就显著,其文学作品也颇受后世赞誉。
  1. 原文展示
  • “秦川归骑照山红,不觉悲箫起暮风。天上紫枢深北斗,人间金印独三公。”
  • “汉庭樽俎奇谋在,陇首旌旂杀气空。”
  • “见说韦平有家学,莫将文字误儒宗。”
  1. 作品鉴赏
  • 此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展示了对逝去英豪的缅怀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创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与吕惠穆公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密切相关。《赠太尉吕惠穆公挽词》反映了王珪对于这位杰出人物的尊敬和哀悼。吕惠穆公作为一位杰出的官员,其生平事迹和功绩为后人所称颂,因此王珪以此诗来表达对吕惠穆公的敬仰之情。
  1. 主题思想
  • 诗中“汉庭樽俎奇谋在,陇首旌旂杀气空”两句,通过对比汉庭和陇首的场景,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叹以及对历史的回顾。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深切怀念。
  1. 文化价值
  • 从文化角度讲,此诗不仅是王珪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北宋文化的一个缩影。王珪通过这首挽词,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珪的《赠太尉吕惠穆公挽词》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宋代文人精神和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