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三 和张元助通判赋雪

出户绣帘垂。
拂面从他细细吹。
乘兴有谁招访戴,难为。
暖帐薰炉醉不知。
闲看逐风时。
欲著梅花又却飞。
雅兴佳人回舞袂,相宜。
试比冰肌可煞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和张元助通判赋雪》是宋代王之道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之美,并表达了对南方少有雪景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作原文
  • 开篇描绘雪景:“出户绣帘垂”,诗人描写了一幅出户时的场景,绣帘低垂,仿佛在迎接着飘落的雪花。
  • 细风吹拂感受:“拂面从他细细吹”,雪花轻轻拂过面庞,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与惬意。
  • 乘兴邀请友人:“乘兴有谁招访戴”,诗人邀请友人一同欣赏这难得的雪景,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邀请。
  • 醉酒不知人事:“难为”之后的内容,描述了诗人在雪中乘兴饮酒,醉得不知人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的欢乐场景。
  • 闲看梅花舞:“暖帐薰炉醉不知”,在温暖的帐篷和香炉旁,诗人看着梅花在微风中起舞,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 对比冰肌与梅肥:“欲著梅花又却飞”,诗人试图靠近梅花,但雪花却随风飘散,无法触及,这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遗憾。
  1. 诗歌鉴赏
  • 细腻的描写:王之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将雪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飘雪的世界之中。
  • 抒情与写景相结合:诗中既有抒情的成分,又有写景的元素,诗人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艺术魅力: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它不仅是一首咏雪之作,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1. 文学价值
  • 文化意义:《南乡子·和张元助通判赋雪》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情画卷。
  • 历史地位: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 影响评价:王之道的这首《南乡子》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成为了咏雪诗词中的佳品。
  1. 作者背景
  • 王之道的生平:王之道生活在宋代,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王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这样一首优秀的咏雪诗篇。
  • 文学成就:王之道的诗作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才被后人所传颂。
  1. 社会影响
  • 咏雪诗词的发展:王之道的《南乡子·和张元助通判赋雪》为咏雪诗词增添了新的篇章,对后来的咏雪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咏雪主题的扩展: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咏雪这一主题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发展,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 文化传承的价值:《南乡子·和张元助通判赋雪》作为一首咏雪诗词,不仅展示了宋代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王之道的《南乡子·和张元助通判赋雪》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情赞颂。这首诗不仅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爱好诗歌的朋友来说,了解和欣赏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美学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