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霁柳花垂。
娇软轻狂不待吹。
圆欲成球还复碎,谁为。
习习和风即旧知。
深院日长时。
乱扑珠帘入坐飞。
试问荻芽生也未,偏宜。
出网河豚美更肥。
南乡子 其四 用韵赋杨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其四用韵赋杨花”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春天柳絮飘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赞美。
诗中“春霁柳花垂”描绘了春天里柳树花开的景象。柳花如丝般细长柔美,随风摇曳,仿佛随时都会在空中飞舞。“娇软轻狂不待吹”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轻盈飘逸的感觉,似乎柳絮在风中自由自在,不需要任何外力就可以飘荡起来。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感,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由的向往。
接下来的内容中,诗人描述了柳花被风吹动时的动态美:“圆欲成球还复碎”。这里的“圆欲成球”形容柳花的形状初时圆润可爱,如同小球一般;而“还复碎”则表明即使如此圆润的柳花,最终也会因为风的力量而破碎,体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的无常和美丽瞬间的脆弱。“谁为习习和风即旧知”则是说,这些变化多端的柳絮,仿佛与春风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它们随风起舞,成为了春风的一部分。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室内的场景:“深院日长时。乱扑珠帘入坐飞。”描述了诗人在春日午后,深院之中,柳絮如雨点般纷纷扬扬地落在帘上,使得室内也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试问荻芽生也未”则是诗人自问自答,表达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好奇,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新生事物的珍视。“偏宜出网河豚美更肥”则是对河豚美味的赞颂,暗示春天的到来使得河豚更加肥美,象征着大自然的丰收与和谐。
《南乡子其四用韵赋杨花》不仅是对春天柳絮飞扬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生命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祝愿的诗意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下的自然观和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也能感受到王之道作为一位诗人对美好事物敏锐捕捉和深刻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