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浮桥

落日丹丘下,西江十里西。
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
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
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浮桥》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体现了王十朋高超的诗歌艺术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宿浮桥》:

  1. 作者介绍: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政治家、诗人,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孝宗立时,累官侍御史,历知饶、夔、湖、泉诸州。

  2. 诗歌原文与解析:《宿浮桥》全文如下:
    落日丹丘下,西江十里西。
    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
    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
    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

  • 落日丹丘下: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丹丘可能是指山丘或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这里的“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意思。
  • 西江十里西:“西江”指代的是西边的江河,而“十里西”则表达了距离的远近和空间的开阔感。这里的“西”也有着方向性的指向,可能意味着诗人正在向西行走或思考。
  • 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这里的“浮桥”指的是横跨江面的桥梁,连接着两岸的道路,使得行人可以安全地通行。而“逆旅”是指旅店或客栈,可能是诗人经过的一个停留之地。“傍清溪”则描述了河流旁边清新的环境,给人以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 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描绘了夜晚时分水面的宁静和细微声响,以及早晨山影模糊的景象。这里的“晓阴山色迷”可能意味着天色渐亮,但山林的色彩仍然让人感到迷离。
  • 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在此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依然牵挂着家乡。这里的“天远白云低”不仅形容了天空的辽阔和高远,还暗示了故乡就在那遥远的天际线上,让人难以捉摸。同时,“低”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助,因为无法确定自己的家乡究竟在哪里。
  1. 诗歌背景:《宿浮桥》创作于南宋时期,那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诗人王十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情感以及对政治局势的关注。在那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而王十朋也不例外。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

王十朋的《宿浮桥》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的诗歌,也是对那个时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