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丹丘下,西江十里西。
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
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
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抓住诗歌的语言特点,理解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最后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本题要求对“宿浮桥”一诗进行赏析。首先要读懂诗意,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的含义,然后根据题干提示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构思、表现技巧以及用语等。
①“落日丹丘下,西江十里西。”这句诗意思是说太阳落山的时候,在丹丘之下。西边江流蜿蜒曲折,绵延十里。这里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
②“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两句的意思是说:古老的桥梁横跨在清澈的溪水之上,客舍就建在靠近江流的地方。这句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点明自己夜泊之处,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③“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两句的意思是说:夜深人静之时,水面的声音也显得分外清晰,而早晨薄雾笼罩着山色,使人感到迷惑。这是写晨起时所见景象与所闻之声。
④“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家乡究竟在何处呢?远远地望去,白云低垂,一片苍茫无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答案】
译文:
夕阳斜照在丹丘之上,西江河水曲曲延延,流过十来里长。古老的石桥跨在清澈的小溪上,客舍紧傍江岸。夜
深了,只有流水声清晰可辨,清晨薄雾弥漫山峦,使人看不清景物。不知家乡究竟在哪里?看那天空高远,白云低垂
一片苍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沉日丹丘下”,即点出地点——丹丘,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又暗示诗人的心境,即心随景
迁,身在异地也时时想到自己的故乡。次句“西江十里西”,则具体写出了诗人的所在位置——在西江之滨(即赣江之滨),
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行踪。第三句“浮桥通古道”,点出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浮桥,浮桥是连接两岸的一座浮筒桥,
诗人站在浮桥上遥望前方,可以看见古道蜿蜒曲折,延伸于江边。第四句“逆旅傍清溪”,点出了诗人所居之处——客
馆,在江边的清溪旁。这两句是写诗人的住宿之地,既突出了诗人身处异乡漂泊之感,也表明了诗人对前途茫然,不知何
去何从。
前四句是写景,五、六句是叙事抒情。“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这两句写诗人在夜间听到流水潺潺、鸟鸣虫唧
的声音,在清晨看到薄雾笼罩着群山的景象。这两句以景衬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和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这是全诗的警策之语。诗人问:“我的家乡究竟在什么地方?”他抬头仰望天空,
只见天空高远,云朵低垂,似乎在暗示诗人的故乡就在遥远的天边。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