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径入幽壑,梵宫摩碧霄。
仰头惊突兀,跬步怯岧峣。
宝相石间涌,钟声云外飘。
明朝路南北,身世各尘嚣。
宿石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石佛》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著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
《宿石佛》的作者王十朋是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生于1112年,逝于1171年。他不仅是诗人,还曾以进士第一的成绩被宋高宗亲擢为状元。王十朋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在饶、夔、湖、泉诸州任官,并最终因政治观点不合而被罢免。尽管政治上遭遇挫折,王十朋仍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宿石佛》等。
《宿石佛》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脩径入幽壑,梵宫摩碧霄。仰头惊突兀,跬步怯岧峣。宝相石间涌,钟声云外飘。明朝路南北,身世各尘嚣。”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深邃的自然景象,通过简洁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宗教色彩和神秘感的世界。诗中的“脩径”和“梵宫”暗示了一条通往高深境界的路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诗中“仰头”和“跬步”的对比,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既感到震撼又感到渺小的心态。最后两句“明朝路南北,身世各尘嚣”,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哲学思考——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被世俗事务所困扰,无法完全脱离红尘的喧嚣。
《宿石佛》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王十朋个人哲学思想的体现,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