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府君挽词

我昔游庠序,夤缘识令孙。
雅知苗裔远,更喜典刑存。
俗子犹迁善,偷儿最感恩。
佳城明日闭,堕泪满江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府君挽词》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林府君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其人生结局的感慨和哀思

《林府君挽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王十朋的生平紧密相关。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他不仅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还曾以“揽权”中兴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的荣誉。王十朋的仕途经历丰富,从秘书郎到侍御史,历知饶、夔、湖、泉诸州。他在乾道七年(1171年)去世,享年六十岁,绍熙三年(1192年)被追谥“忠文”。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政治上,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作品流传至今。

《林府君挽词》本身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形式上规整而严谨。诗中的“霜露长悲陟岵人,见翁强健却酸辛”两句,通过霜露和陟岵人的意象传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对他健在时的无奈感伤。“家徒四壁知无恨,掌有双珠未是贫”则揭示了逝者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不屈的精神风貌。此外,“俗子犹迁善,偷儿最感恩”等句,也体现了诗人对不同阶层人士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林府君挽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王十朋一生的描绘和对林府君的悼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操。这首诗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