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杂咏 芭蕉

草木一般雨,芭蕉声独多。
主人栽未足,其奈客愁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院杂咏 芭蕉”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十朋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王十朋对芭蕉的观察和情感,通过描绘芭蕉的生长状态和声音,传达了主人栽种芭蕉却未足的情况,反映出客愁的无尽。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一字梅溪,号梅溪野翁、信州上饶人(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与宋代刘克庄、姜夔并称“诗鬼”、“诗僧”。他一生著作颇丰,尤以诗文著称,有《梅溪外集》等作品传世。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独特,感情真挚。

在诗歌中,王十朋用“草木一般雨,芭蕉声独多”这样的描述来表现芭蕉的独特之处。雨天时,芭蕉叶上的水滴落下,发出的声音与其他植物相比更为突出,这种声音给王十朋带来了特别的感触。

诗句中的“主人栽未足,其奈客愁何”反映了王十朋对生活的感受。他看到主人种植芭蕉,但数量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客人的需求或排解他们的忧愁。这不仅是对生活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现。

王十朋通过对芭蕉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他的诗作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抒发和感慨。他的诗歌常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书院杂咏 芭蕉”不仅展示了王十朋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王十朋文学成就的代表,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