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其四

幕府人才不在多,同寅难得是恭和。
一堂宾主春风里,剩有工夫到切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其四》是宋代诗人王同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王同祖,字与之,号花洲,是宋婺州金华人。他在理宗嘉熙年间官至大理寺主簿,并在淳祐年间曾通判建康府,并添差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王同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其所著的《学诗初集》中,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与艺术造诣。

  2. 诗歌原文
    入夏边烽渐报安,不妨拄笏共观山。
    西风易把江涛涌,整暇规摹肯放闲。

  3. 诗歌赏析

  • 内容理解:《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其四》描绘了夏日金陵地区的景象,以及作者在此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首句“入夏边烽渐报安”表达了夏天的到来给边关带来了一丝安宁,暗示战事可能暂时平静。第二句“不妨拄笏共观山”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放松。第三句“西风易把江涛涌,整暇规摹肯放闲”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西风轻拂、江涛涌动,展现了夏日江水激荡的壮美画面,同时反映出作者心境的平和与自在。最后一句“整暇规摹肯放闲”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在忙碌之余寻找宁静的心态。
  • 艺术手法:王同祖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来传达情感和意境。例如,“江涛涌”不仅形容了夏日江水的动态美,也象征着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和生机;而“肯放闲”则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自然力量的接纳,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悠闲与自在。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
  1. 文化背景
  • 宋代文学环境: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文风多样,诗歌尤其受到文人墨客的重视。王同祖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受到了宋代文学传统的熏陶。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 边塞文化的影响:宋代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边疆的军事活动频繁。诗中的“入夏边烽渐报安”反映了当时边关的紧张态势,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繁忙政务之余,不忘欣赏自然美景的雅致情怀。

《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其四》不仅是王同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社会风貌与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通过这首短诗,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