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褒归闽中

褒也瓯闽士,文高行益修。
干名逢诏罢,归计逼亲忧。
鸥鸟终相狎,公卿谩欲留。
刺桐花下宅,兰蕨奉晨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褒归闽中》是宋朝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送郑褒归闽中》原文如下:

褒也瓯闽士,  
文高行益修。  
干名逢诏罢,  
归计逼亲忧。  
鸥鸟终相狎,  
公卿谩欲留。  
刺桐花下宅,  
兰蕨奉晨羞。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郑褒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褒也瓯闽士,  
文高行益修。  
干名逢诏罢,  
归计逼亲忧。  
鸥鸟终相狎,  
公卿谩欲留。  
刺桐花下宅,  
兰蕨奉晨羞。  
  1. 诗意解析
  • 褒也瓯闽士:这里的“瓯闽士”指的是郑褒,他出身于宋代的莆田,是位文学才子。
  • 文高行益修:表明郑褒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品德高尚。
  • 干名逢诏罢:暗示了郑褒因直言进谏而被皇帝罢免官职。
  • 归计逼亲忧:描述了郑褒因为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顾,不得不放弃仕途回乡。
  • 鸥鸟终相狎:表达了诗人对郑褒虽遭贬谪却依然保持与世无争的态度。
  • 公卿谩欲留:讽刺那些权贵们企图留下郑褒,却被他的清高所拒。
  • 刺桐花下宅:刺桐花象征着郑褒即将回到故乡福建的生活。
  • 兰蕨奉晨羞:反映了郑褒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愿意用家乡特产来表达对母亲的孝心。
  1. 艺术特点:《送郑褒归闽中》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郑褒的遭遇与他对家庭的责任感进行对比,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2. 文化背景:在宋朝时期,文人地位相对较为低下,许多官员因直言进谏被贬或得罪权贵而被迫离开京城。郑褒的经历正是这种环境下的典型代表,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得不忍受官场的冷漠与排挤,最终选择回归故土。这种经历让诗人王禹偁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敬意,因此在诗中表达了深深的关切与祝福。

《送郑褒归闽中》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一位文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一种高尚人格的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感受到诗人王禹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