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也瓯闽士,文高行益修。
干名逢诏罢,归计逼亲忧。
鸥鸟终相狎,公卿谩欲留。
刺桐花下宅,兰蕨奉晨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郑褒的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的前途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首句“褒也瓯闽士”,点明了郑褒的身份和籍贯。瓯闽,指福建。诗人称郑褒为瓯闽之士,意在表达对友人的赞赏和敬意。

次句“文高行益修”,赞扬郑褒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这是对郑褒人品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他未来前途的一种期许。

第三句“干名逢诏罢”,讲述郑褒因才华出众而得到皇帝赏识,最终因触犯忌讳而被迫辞职的故事。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同情。

第四句“归计逼亲忧”,表达了诗人对郑褒归乡后可能面临的困境的担忧。这里“归计”指的是郑褒的返乡计划,“亲忧”则是指他家乡亲人的忧虑。这种担忧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第五句“鸥鸟终相狎”,描述了郑褒与鸥鸟相处和谐的场景。这句诗既表达了郑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形象,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第六句“公卿谩欲留”,表达了诗人对郑褒拒绝仕途、追求自由生活的态度的肯定。这里“公卿”指的是朝廷中的高官显爵,“谩”在这里是“无谓”“徒劳”的意思。诗人认为,那些试图挽留郑褒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郑褒的内心世界。

第七句“刺桐花下宅”,描绘了郑褒在刺桐花盛开的地方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刺桐花,又称木棉花,是福建的特产。这句诗展现了郑褒的独立自主精神,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八句“兰蕨奉晨羞”,则是对郑褒家中环境的描绘。兰花和蕨菜都是清雅之物,它们代表着郑褒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句诗进一步印证了前七句中关于郑褒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写。

整首诗通过对郑褒身份、才能、遭遇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以及对自由、独立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