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菊何青青,寂寞篱之东。
浊醪二三友,一醉涵鸿蒙。
缅怀陶靖节,迈迈无遗踪。
谁知千载下,谱入处士宗。
我生亦已晚,百拙劳化工。
上无学古心,下无适俗容。
聊自乐其乐,君子固有穷。
和宽居见怀韵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柏的《和宽居见怀韵 其二》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五言诗。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北望戏马台的历史画卷,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王柏的诗歌以“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作为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地理位置和情感状态。戏马台不仅是一个地点,也象征着历史的深远与沧桑,荆榛满路则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荒凉。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共鸣。
“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与不公。山河虽大,却因战争而腥气四溢;虎豹虽威猛,却也在风雨中沐浴成长。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生动且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不满。
“累累楚猴冠,异哉天所赋。”这里诗人通过对楚猴冠的描述,隐喻了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虽然英勇但最终命运多舛,被时代的车轮无情抛弃。这种对历史的回顾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惋惜。
“岂无济川才,淹留秋又莫”反映了诗人对才华未能得到施展、岁月蹉跎的感伤。这里的济川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或事物,而淹留则意味着长时间滞留或停滞不前,秋又莫则可能是指秋天的到来,暗示着时间流逝与机会错过。
“清风从何来,洒洒定吾故”和“赠我金琅玕,凿落双鱼素”,这两联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清风象征着心灵的慰藉和自然的恩赐,而金琅玕和双鱼素则是珍贵之物,代表着高洁和纯净的品质。这些描写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即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王柏的《和宽居见怀韵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同时,诗歌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的光辉相互映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