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宽居见怀韵 其一

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
英气一何多,怀古渺难溯。
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
累累楚猴冠,异哉天所赋。
岂无济川才,淹留秋又莫。
清风从何来,洒洒定吾故。
赠我金琅玕,凿落双鱼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宽居见怀韵 其一”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在探讨王柏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时,必须从其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王柏,字会之,号鲁斋,是金华(今属浙江)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早年,王柏对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充满向往,自号长啸,后因反思而改为鲁斋。他不仅学识渊博,还曾受聘于丽泽、上蔡等书院执教,并因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人们的尊敬。

《和宽居见怀韵二首》中,“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这两句开篇即以雄浑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接下来的内容,则展现了王柏深邃的历史感悟与深沉的民族情感。“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王柏在诗中的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他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认识。

通过分析王柏的诗歌创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下文人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王柏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美学特色,还能够深刻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通过对王柏《和宽居见怀韵 其一》的赏析,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是王柏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他生活经历、哲学思考以及当时社会风貌的反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