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

出谷莺迟,踏沙雁少,殢阴庭宇。
东风似水,尚掩沉香双户。
恁莓阶、雪痕乍铺,那回已趁飞梅去。
奈柳边占得,一庭新暝,又还留住。
前度。
西园路。
记半袖争持,斗娇眉妩。
琼肌暗怯,醉立千红深处。
问如今、山馆水村,共谁翠幄熏蕙炷。
最难禁、向晚凄凉,化作梨花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的作者周邦彦,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以其精湛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邦彦的词作风格多样,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词的原文:《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原文如下:
    静夜四无邻,天桥过雨声。
    灰池冷烟轻,且恁偎香暖小轩。
    惊起双双新雁,心莫匆匆归去。
    素娥应怜孤栖苦,任飞难驻。
    无端一曲寒蝉,空对东风愁暮。
    残漏悄,独自语。
    薄帷淡月,寂寞谁与话。

  3. 艺术特色:《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意境营造:词中以静夜为背景,通过“灰池冷烟”等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增强了词作的美学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词中的意境。
  • 情感表达:周邦彦在词中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独感,如“惊起双双新雁,心莫匆匆归去”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 意象运用:周邦彦在《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中的意象选择非常巧妙,如“灰池冷烟”不仅是环境的描绘,也是词人心境的象征。此外,新雁、寒蝉等意象的使用,增加了词作的表现力和深度。
  • 语言风格:此词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音乐性,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精心考虑,旨在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同时,周邦彦还擅长使用对比和衬托手法,使得词中的感情更加丰富和复杂。
  1. 文化价值:《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不仅仅是一首抒情的词作,它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例如,词中对雨声的描述反映了宋代自然环境的特点;而词中对孤独的描写则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情感——对于离别和寂寞的感受。

《锁窗寒/琐寒窗 其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社会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资料。通过欣赏这首词,不仅可以感受到词中深沉的情感,还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