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希言仙山书事

五年萍梗踪,所向随波流。
请言初起时,皇舆向吴头。
触目多变异,论心鲜朋俦。
愿借谷生笔,惭非奕者秋。
忆昨元年中,紫墟拜松楸。
抢攘逃贼庭,敛退勇自收。
况知舛驳才,岂副英俊求。
摧折纵俯仰,旋涩难调柔。
放意山水间,恐合成穷搜。
人事喜乖误,奔茫赴南州。
每缘身外交,不惬心事幽。
有时尘壤际,独羡沧海舟。
平生欲往愿,梦想从之游。
近者明诏宽,汰核真良谋。
飞集任凫雁,纵遣无半留。
乃得陪高人,一散百虑忧。
艰难健儿贵,武爵轻公侯。
吾徒合何如,甘分宜相投。
况彼四士者,高清怀远邱。
雍容秦中吟,激烈塞上讴。
得失有如此,飘零晤良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希言仙山书事》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感慨与抱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洋生活在宋代,其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及个人志向的表达。
  1. 诗歌原文
    五年萍梗踪,所向随波流。请言初起时,皇舆向吴头。触目多变异,论心鲜朋俦。愿借谷生笔,惭非奕者秋。忆昨元年中,紫墟拜松楸。抢攘逃贼庭,敛退勇自收。况知蹖驳才,岂副英俊求?摧折纵俯仰,旋澁难调柔。

  2. 主题思想

  •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时期的感受,以及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期待。
  •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皇舆向吴头”暗示了国家的不稳定和政治的混乱。
  • 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短句和停顿来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
  1. 历史文化背景
  • 王洋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在探讨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和李希言仙山书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歌,也是宋代诗歌文化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