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人有母鬓如银,夜半丸熊诲子频。
幸窃斗升为侍养,敢言科第止荣身。
小堂欲作娱亲扁,纯孝谁推锡类仁。
乞取先生三大字,要崇风教厉乡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宵人有母鬓如银,夜半丸熊诲子频。
幸窃斗升为侍养,敢言科第止荣身。
小堂欲作娱亲扁,纯孝谁推锡类仁。
乞取先生三大字,要崇风教厉乡邻。
《呈陈崇青求娱亲堂三大字其二》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写给好友陈崇青的,目的是请求他书写“娱亲堂”三字以表达自己的孝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之恩的深深感激,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依据。
原文如下:
呈陈崇青求娱亲堂三大字 其二
余尝读《孝经》,谓人子之于父母,固当竭尽诚敬之心,以奉养其身。然今世之人,往往以爱憎喜怒为心,而不思其义。是以不能尽其道。今得闻君之教,乃知孝者,所以事君也。故欲求君书娱亲堂三大字以为家训。
昔汉宣帝时有臣子上书言,天下治乱之本在于教化,而教化之本在于风俗。风俗者,国家之命脉也。又云:人君以四海为家,天下犹一家也。
余自少至老,常忧天下之治乱,而未尝不思其本。然以吾之愚钝,未得其要领也。今得君之教,乃知天下治乱之本在于人心。人心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之间,惟仁与勇为大。夫仁者,所以行其德而合于礼;勇者,所以立其志而合于义。
夫仁义者,人之本心也。然而世之人,或能言之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存其心。何哉?夫仁义之行,非一朝一夕之所能成也。故君子欲行之者,必始于小焉者也。
今日之事君也,亦宜如此。欲为君书三大字,以明示天下后世之人。
愿君赐之!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儒家孝道的理解及其实践。他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照顾,更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通过学习《孝经》和《尚书》,苏轼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种道德规范。因此,他希望通过书写“娱亲堂”三个字来激励自己和后人遵守孝道,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