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冯申之游灵泉韵

名山起高兴,不惜马首东。
沙边一着眼,翠光已浮空。
踏遍桑柘村,所向渐不同。
溪细山疑合,谷转路始穷。
莹净白玉界,芬馥青莲宫。
元知境过清,乘春乃昭融。
尚馀半残花,伴我酒颊红。
拂石爱少藓,披林怯多风。
安得身无事,来对禅寂翁。
虑沉灯影外,慧发鸟声中。
庶遂老岩壑,此行太匆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冯申之游灵泉韵》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下面是对它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王灼是宋朝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而著称。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2. 原文:诗中“名山起高兴,不惜马首东。沙边一着眼,翠光已浮空”等句,展现了诗人面对高山大川时所表现出的豪迈与激情。这种情感在宋朝文人中十分常见,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普遍心态。
  3. 意境: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图景。从山川的壮丽到花木的芬芳,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
  4. 风格:王灼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淡泊,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体悟。这种风格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5. 影响:《次冯申之游灵泉韵》不仅是王灼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是整个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广泛流传和深远影响,使得许多后来的作家和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响,从中汲取灵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次冯申之游灵泉韵》不仅是王灼个人的杰作,更是宋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