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湖路

落日行湖尾,重袍不禦寒。
乱流横短棹,入暝解征鞍。
梅瘦觉春未,雁来知岁残。
何时休跋履,犹幸得平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湖路》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是一首表达对自然和人生感悟的诗。这首诗通过对日落、流水、飞雁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平安生活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王炎,字元龙,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仕途的波折,最终在政坛上有所成就。他与朱熹交厚,并多次与张栻探讨学问,这些经历都为他的文学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1. 作品原文
  • 诗句摘录:“落日行湖尾,重袍不御寒。乱流横短棹,入暝解征鞍。”这几句诗简洁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湖边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景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敬畏。
  • 情感寄托:诗人通过描写日落、流云、飞雁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平安生活的追求。
  1. 作品特点
  • 意境深远:《行湖路》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王炎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其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代:王炎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政治局势复杂,社会矛盾尖锐。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文化传承:王炎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学传统的一部分。他的诗歌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行湖路》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作,更是宋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