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虞枢密九日登高韵

风动旗千干,霜明甲万联。
愁边悲有泪,幽燧冷无烟。
杀气藏金钺,台光照玉船。
元丰韩相国,故事讲军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虞枢密九日登高韵》是宋代诗人王质的作品,而非唐代王质所作。《次虞枢密九日登高韵》是宋代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宋郓州人后徙兴国,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官太学正。孝宗时,多次易宰相,王质上书极论,因直言而被罢职。后来为枢密院编修官,但因中贵用事,惮于王质,阴沮之,奉祠以终。
  • 政治环境:南宋时期,政治环境多变,朝政频繁更迭。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质的政治生涯也充满了起伏和挑战。他多次上书极论时政,却屡屡被罢免或贬职。这种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满拟重阳醉菊觞,花时多已过重阳。
  • 赏析:首句“满拟重阳醉菊觞”,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之际,满怀豪情地准备与好友共饮菊花酒的愿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时多已过重阳”一句则透露出岁月无情,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感叹。
  • 第二句:年来莫是无知己,未遇渊明不肯香。
  •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知己难寻的感慨。他感叹自己虽然渴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但现实中却难以找到这样的知音,因此只能空怀壮志,未能如陶渊明般自在逍遥。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王质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 含蓄蕴藉: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友情的深刻感悟。

王质的《次虞枢密九日登高韵》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吸引了后世读者,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