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秋风吹客衣,浮云斜照送将归。
摇开楚岸蝉方急,行到吴江雁已飞。
直恐相思衣带缓,无令问讯驿书稀。
一牛鸣地难倾倒,何况山川道路违。
送胡正仲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胡正仲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王质的一首七绝,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和感受的深刻描绘。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
作者背景:宋·王质,字景文,号东皋野翁,南宋初诗人。他是北宋末年的进士,曾历任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监察御史等职,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
诗词原文:
稍稍秋风吹客衣,浮云斜照送将归。
摇开楚岸蝉方急,行到吴江雁已飞。
直恐相思衣带缓,无令问讯驿书稀。
一牛鸣地难倾倒,何况山川道路违。诗句解析:
- “稍稍秋风吹客衣”:这句表达了秋天的气息渐浓,微风中吹拂着衣衫的凉爽感觉。秋风常常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
- “浮云斜照送将归”:浮云斜照则给人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感,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旅程的结束。
- “摇开楚岸蝉方急”:楚岸指的是长江边的地区,此处以蝉声来表达夏日的热烈与生机勃勃。
- “行到吴江雁已飞”:行到了吴地(今江苏苏州)时,看到大雁已经飞过,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即将告别或结束了一段旅行。
- “直恐相思衣带缓”:这里的“相思”指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衣带缓”则形象地比喻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
- “无令问讯驿书稀”:这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担心在分别后,书信往来稀少,难以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 “一牛鸣地难倾倒”:通过描述牛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纯朴。
- “何况山川道路违”:这句强调了即使身处异地,也难以抵挡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友人分别的不舍。
创作背景:据传,王质在赴任途中经过吴江时写下了这首诗。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华,对人生充满好奇和向往。然而,官场的复杂和仕途的艰辛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这首诗不仅是王质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和感慨。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意象生动而鲜明。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如“浮云斜照”与“衣带缓”、“行到吴江”与“雁已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化意蕴:王质的这首《送胡正仲二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它还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王质的这首《送胡正仲二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远意义的作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感慨,也展示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朋友来说,这是一首值得反复品读和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