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酒与胡倅

青坚堂下出香泉,历历春声到耳边。
卷起白波滋舌本,养成黄气舞胎仙。
帝觞他日分涓滴,家酿今朝养圣贤。
饮罢铃绦应已制,汝阳乘此去朝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酒与胡倅》是唐代诗人王质的一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幅春日酿酒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送酒与胡倅》:

  1. 创作背景及作者信息
  • 作者介绍:王质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 创作时代: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1. 诗作原文
  • 诗句一:“青坚堂下出香泉,历历春声到耳边。”描述了酿酒作坊中泉水潺潺的情景,以及春天的气息渗透到耳际。
  • 诗句二:“卷起白波滋舌本,养成黄气舞胎仙。”形象地描绘了酿酒过程中水波的变化和香气的形成,如同仙境一般。
  • 诗句三:“帝觞他日分涓滴,家酿今朝养圣贤。”表达了对友人的敬赠和对自家佳酿的自豪之情。
  1. 诗意赏析
  • 情景交融:诗中的“青坚堂下出香泉”和“历历春声到耳边”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 意象生动:通过对水波、香气等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酿酒现场,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送酒与胡倅》作为唐代文学作品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情具有重要意义。
  • 艺术表现: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送酒与胡倅》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人们深思和感悟的诗歌。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