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墓槚已苍苍,万古江河一锦囊。
杜老平生怜骥子,不将衣钵付他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侍郎墓槚已苍苍,万古江河一锦囊。
杜老平生怜骥子,不将衣钵付他郎。
《问王稚川借父承可诗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作者赴东川节度使柳中郢幕府时途经梓州。当时,王稚川之父王承可任梓州刺史,王稚川为王承可之子,所以李商隐向王稚川借诗。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对王稚川父子俩的才德做了高度的评价。全诗可分为三个段落:前两段写王稚川之才高学富,后一段赞美王稚川的德行。
诗的前两段写王稚川才高学富,突出了他的文学造诣。“文章自得”四句,赞王稚川的文章才华横溢;“五言绝句”四句,赞其五言绝句的精湛;“六言八句”四句,则进一步赞叹他的七言长歌。这三联诗,既写出了王稚川文思敏捷、才华出众的形象,又显示了他深厚的学养。
“一为”至“三为”四句,写他“能书工画”,有很高的艺术才能。这四句虽未明言王稚川的书法绘画如何出色,但通过“多所”等词语的运用,已经暗示出他这方面的才能。
诗的末四句写王稚川的德行高尚,为人正直。这从“清白吏民”四字中可以窥见端倪。“无复”二句则是对他清廉的进一步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王稚川父子俩的才德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