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题石母洞前潭中玉犀石

玉犀玉犀是何物,白玉麟蹄水晶骨。
珠宫贝阙不胜寒,夜来走出蛟龙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题石母洞前潭中玉犀石》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这首诗以记游的形式,描写了作者乘船从江中经过石母洞时所见的景象。

首联“舟中见石母,洞前观玉犀”写舟中所见。石母,即石神。玉犀,即玉牛,古人传说中有一头玉制的犀牛,形似牛而头有角。在石母旁,作者看到了一只玉犀,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两句诗通过视觉感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颔联“山光浮水面,水色入云天”写水面上的景色。山光浮于水面,水色与天空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两句诗通过对光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

颈联“岩前看石母,潭里听玉犀”写洞内的景色。岩前是石母洞的入口,潭里是石母洞的深处。在这狭小的空间内,作者看到了石母和玉犀,聆听到了它们的声响。这两句诗通过听觉感受,进一步描绘了洞内的神秘氛围。

尾联“此景非人世,何为独留连”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感慨。他意识到这种美景不是人间所能有的,因此才留连忘返。这两句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题石”,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