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张安国右司官舍后阁

东风吹尘暗城郭,一见吴山增眼明。
文人笔力转嵩华,坐抚吴山毫发轻。
向来妩媚玉局老,对公谈罢犹纵横。
参差万象罗双目,奔走文场供约束。
东家粱肉西丝竹,却与青山作僮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张安国右司官舍后阁》是宋代经学家、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王质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据记载,王质曾在荆州担任官职,并已经辞职。他游历至张安国右司官舍后阁时,被其优美的风景所吸引,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登张安国右司官舍后阁》。

  2. 诗歌原文
    东风吹尘暗城郭,一见吴山增眼明。
    文人笔力转嵩华,坐抚吴山毫发轻。
    向来妩媚玉局老,对公谈罢犹纵横。
    参差万象罗双目,奔走文场供约束。
    东家粱肉西丝竹,却与青山作僮仆。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东风吹尘暗城郭”一句,描绘了东风初起时的朦胧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思考。“一见吴山增眼明”则表达了诗人在吴山美景中感受到的视觉冲击,仿佛眼睛因美景而变得更加明亮。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 文人墨客的风流:诗中的“文人笔力转嵩华”,“文人”指的是王质自己,“嵩华”则象征着高山与华美,暗示了他以文会友、交流思想的能力。“坐抚吴山毫发轻”,进一步强调了他在面对吴山美景时,内心所感受到的轻松和畅快。
  • 艺术造诣: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描绘吴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东家”、“西丝竹”等,都为诗歌增添了色彩和动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王质《登张安国右司官舍后阁》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王质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情感,还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风采和才华。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