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南道人

露水班白未全白,长江大湖喜为客。
西风渐少北风多,脚底路声行格格。
一袍两蹻都无馀,腰间一二三葫芦。
生涯如此祇如此,如此如此无他须。
红黄弥漫杂奔走,观旁亦有可人否。
公卿将相总不问,蓑衣铁拐岂无有。
青山绿水逢迎时,亟来相报令吾知。
戴起一顶青蒻笠,拖将七尺紫藤枝。
因缘渺茫多阻隔,斯人吾前亦不识。
且吞溪玉濯心神,更揽月轮摩眼力。
摩到无明醉梦醒,挹袖拍肩须有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南道人》是唐代诗人王质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自然景色的感慨。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质:王质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创作背景:《赠南道人》作于唐代,具体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是王质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1. 诗歌原文
    露水班白未全白,长江大湖喜为客。西风渐少北风多,脚底路声行格格。一袍两蹻都无馀,腰间一二三葫芦。生涯如此祇如此,如此如此无他须。红黄瀰漫杂奔走,观旁亦有可人否?

  2. 诗歌解析

  • 露水班白”:这句诗用“露水班白”形容人的白发,意味着岁月不饶人,人逐渐变老。
  • “长江大湖喜为客”:长江大湖象征着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在这里,“喜为客”表达了一种对于旅途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 “脚底路声行格格”:描述了诗人行走在江湖之中,听到脚下的路声和脚步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受。
  • “一袍两蹻都无余”:这里的“一袍两蹻”指的是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没有多余的装饰品。这反映出诗人对于物质的追求不高,更看重精神和思想的充实。
  • “腰间一二三葫芦”:通过描述腰间挂着几个葫芦,暗示了诗人的旅行或生活工具,也反映了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生涯如此祇如此”:这句表明诗人认为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改变或追求的东西。
  • “观旁亦有可人否?”:诗人在结尾处提出了一个问题,表达出他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 语言简练:诗句虽然简短,但每一个字眼都经过精心挑选,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象征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露水斑白”、“长江大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为研究唐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对现代人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 审美价值:《赠南道人》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人们欣赏和学习的对象。

《赠南道人》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读者在学习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