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其二 池亭

浮萍不碍鱼行路。
细数鱼来去。
静倚溪阴深觅句。
碧鲜清润,影摇香度。
易觉阑干暮。
凫雏深傍蘋根住。
浴罢红衣褪残缕。
一寸江湖无可付。
渚兰汀草,卧烟敧雨。
荒了垂纶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玉案 其二 池亭》是宋代文学家王质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初期,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诗人和文学家。王质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文共收录有523篇,其中16条名句更是体现了其文学魅力。
  1. 作品原文
    浮萍不碍鱼行路。细数鱼来去。静倚溪阴深觅句。碧鲜清润,影摇香度。易觉阑干暮。凫雏深傍苹根住。浴罢红衣褪残缕。寸**江湖可付。渚兰汀草,卧烟敧雨。荒了垂纶处。

  2. 赏析内容

  • 自然意象的描绘:王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浮萍不碍鱼行路”,以浮萍为背景展现了鱼儿的自在生活;“静倚溪阴深觅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溪边的静谧场景中沉思写作的情景。
  • 抒情与哲思的融合:“易觉阑干暮”反映了时间的流逝感,而“一寸江湖可付”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 艺术手法的运用:王质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富有审美情感。
  1. 创作背景
  • 该词作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王质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
  1. 历史地位
  • 作为宋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青玉案 其二 池亭》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被后人传颂。王质的诗词作品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玉案 其二 池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词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