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频岁掩乡关,再喜相逢一破颜。
游子年华红叶老,幽人风味白云闲。
那知箧里书成后,犹作溪边兴尽还。
流落天涯俱避地,念君更入万重山。
送孙肖之还缙云
介绍
《送孙肖之还缙云》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一首诗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文化价值:
诗词原文:《送孙肖之还缙云》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其诗作原文如下:
蓬蒿频岁掩乡关,再喜相逢一破颜。 游子年华红叶老,幽人风味白云闲。 那知箧里书成后,犹作溪边兴尽还。 流落天涯俱避地,念君更入万重山。诗词解读:首句“蓬蒿频岁掩乡关”,描绘了诗人对故乡景象的深情回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重逢的喜悦和欣慰。接着“再喜相逢一破颜”进一步强调了朋友相见的快乐与珍贵。第三句“游子年华红叶老,幽人风味白云闲”则细腻地勾勒出两人在分别后的生活状态,游子的苍老和幽人的闲适相互映衬,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生活哲学和心境。最后两句“那知箧里书成后,犹作溪边兴尽还”、“流落天涯俱避地,念君更入万重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路途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因政治原因而远离家乡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作者背景:王铚是一位生活在宋代的文学家,他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通过已知的信息可知,他在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这表明王铚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同时他也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
文学价值:《送孙肖之还缙云》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首诗通过对离别、重逢以及个人境遇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处境。此外,王铚的生平和作品也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送孙肖之还缙云》作为一首诗词,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而值得一读,更因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人们所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铚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动荡时期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