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赋梅花十二题 其三 风前

清香自满不因风,花气迷人处处同。
祇与吹开又吹落,春愁已在笛声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赋梅花十二题·风前》

《同赋梅花十二题·风前》,宋代王铚的一首咏梅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在风中的摇曳生姿,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里那份难以言说愁绪的情感。

这首诗以“清香自满不因风,花气迷人处处同。”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诗人通过“清香自满不因风”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梅花仿佛有了生命,它的清香不仅不因风而散去,反而更加浓郁,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使在风中,它也能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和坚强。而“花气迷人处处同”,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香气的传播范围之广,让人无法抗拒。

接下来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祇与吹开又吹落,春愁已在笛声中。”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吹”字,既形容了春风的力量,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梅花被风吹开又被风吹落,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得与失、悲与欢,都是如此循环往复,无法回避。而“春愁已在笛声中”,则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春风、梅花融为一体,显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他的诗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