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吕朴卿先生 其二

潮士瞻韩木,莆民爱召棠。
名随天共远,身与物俱亡。
血碧一时恨,汗青千载香。
玄虬方陨蹶,螾蛭恣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吕朴卿先生 其二》是南宋文学家丘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吕蒙正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哭吕朴卿先生 其二》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亡之后,诗人身处海屿之中,因不仕元朝,赋诗见志。
  • 作者生平:邱葵(字吉甫),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于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后,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
  1. 诗歌原文
    潮士瞻韩木,莆民爱召棠。
    名随天共远,身与物俱亡。
    血碧一时恨,汗青千载香。
    玄虬方陨蹶,螾蛭恣飞扬。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哭吕朴卿先生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潮士与莆民对故人吕蒙正的怀念之情,通过“名随天共远,身与物俱亡”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哀痛之情。同时,“血碧一时恨,汗青千载香”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贡献的高度评价和对其精神品质的敬仰。
  • 情感表达:全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在国破家亡之际,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友人的哀悼和对自身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悲悯之情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修辞运用: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潮士瞻韩木,莆民爱召棠”,通过对比潮士和莆民对友人的不同态度,突出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又如“身与物俱亡”与“玄虬方陨蹶,螾蛭恣飞扬”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无助感。
  • 意象选择: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潮士”“莆民”等都代表了普通百姓,而“韩木”“召棠”则代表了故人的事迹和贡献。这些意象的选择,使得整首诗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心弦。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哭吕朴卿先生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成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 文化传承:该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简洁的文辞和深沉的情感,传递了对故人的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1. 现代价值
  • 历史启示:通过对《哭吕朴卿先生 其二》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这种精神。
  • 审美体验:该诗作为经典之作,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够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哭吕朴卿先生 其二》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佳作,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