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其二 用贺方回韵

涌金斜转青云路。
溯衮衮、红尘去。
春色勾牵知几度。
月帘风幌,有人应在,唾线馀香处。
年来不梦巫山暮。
但苦忆、江南断肠句。
一笑匆匆何尔许。
客情无奈,夜阑归去,簌簌花空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玉案·其二用贺方回韵是宋代文学家苏東坡的一首词,全称《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这首词通过描绘送友归乡的情境,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归乡的羡慕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歌、词曲、散文等多个领域,其诗词以豪放派风格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1. 创作背景
  • 此词作于苏轼与朋友苏坚离别时,通过抒发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1. 作品鉴赏
  • 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 下阕则抒发了作者对官海浮沉的厌倦以及对友人不能归乡的惋惜,间接表达了对仕途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本词在结构上采用了上下阕的结构形式,上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而下阕则通过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 在语言运用上,苏轼擅长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使得整首词既富有文学韵味又不失朴实自然。
  1. 文化影响
  • 此词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地位,还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曾模仿或借鉴其词风,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1. 现实意义
  •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友谊、家庭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青玉案·其二用贺方回韵》不仅是一首表现友情和乡愁的优美词作,也是了解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