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侍郎挽词

生死悲欢地,长嗟付短吟。
北门晨鹊趁,西甸晚鸦寻。
三品官名重,千年墓色深。
广东正思忆,泪激海潮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侍郎挽词》是宋代诗人叶适的作品。该诗表达了对一位官员的追思之情,以及对其生平和成就的怀念。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先生,浙江义乌人,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他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时期的三大学派之一。作为学者与思想家,叶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生死悲欢地,长嗟付短吟。
    北门晨鹊趁,西甸晚鸦寻。
    三品官名重,千年墓色深。
    广东正思忆,泪激海潮音。

  2. 诗句解析

  • 生死悲欢地:这句诗通过“生死悲欢地”表达了对陈侍郎生命的无常和其身后留下的情感波澜,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长嗟付短吟:这里的“长嗟”和“短吟”反映了诗人对陈侍郎一生所做贡献的沉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对此生已过半的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 北门晨鹊趁,西甸晚鸦寻: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北方的晨曦中,鸟儿争抢着飞走;而西边的夕阳下,乌鸦盘旋寻找栖息之地。这些自然景象被用来形容陈侍郎生前的地位与身后的寂静氛围。
  • 三品官名重,千年墓色深:这里提到的“三品官名重”可能指的是陈侍郎曾经获得的高级官职,而“千年墓色深”则表达了对陈侍郎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影响深远的评价。
  • 广东正思忆,泪激海潮音: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广东之地成为了记忆与思念的象征,泪水如同激荡的海浪一般汹涌澎湃。

通过对《陈侍郎挽词》的分析,不仅能够感受到叶适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还能从中领略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