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题张王庙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卦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叶适的作品《祷雨题张王庙》是宋代时期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表达了农民在夏至时节因干旱而无法耕作的艰难处境和对神灵的祈盼。下面是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叶适简介:叶适,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又气,号水心,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百姓的疾苦。
  • 创作时代:该诗作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但可以推测为南宋时期。
  1. 诗词原文
  •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
  •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1. 诗词鉴赏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描绘农民在夏至时节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 艺术手法: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群农无计相聚泣”中的“泣”字,形象地表达了农民无助的情绪;“祠山”与“签封”则暗示了人们对神灵的依赖和信仰。
  • 情感表达: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 倡导仁政爱民:诗人通过诗词呼吁统治者关爱百姓,减轻赋税,以改善民生。
  • 促进文化传承:叶适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都有一定的价值。

《祷雨题张王庙》不仅是叶适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更是宋代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词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