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疑雪白,日铸胜兰芳。
谁知真苦涩,黯淡发幽光。
骑省可正论,农卿今则亡。
怀人坐太息,泉竭鼎无汤。
寄黄文叔谢送真日铸
介绍
《寄黄文叔谢送真日铸》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篇散文。此文作于嘉祐二年(1057年),当时苏洵正在京城应试。他给好友黄庭坚写信,以“日铸”为题,倾诉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全文如下:
吾兄前年见访于京师,今年又来相过,皆不及相见。今岁春初,复有一书寄到,乃知君未始一日弃余也,幸甚。自顷以来,四方书来,所及皆官事,故不即报。
日铸者,君之器也。君家有古钟、鼎、壶、瓶、盘盂之类,皆精工绝巧,而未尝用其力焉。然天下之宝,莫如钟鼎,而钟鼎之精,莫如日铸者,何哉?
夫天地之利,物之形,非独钟、鼎也;而钟、鼎之形,非独日铸也;而日铸之精,亦非独钟鼎之精也。凡所以为钟、鼎之物者,皆钟、鼎之精也。而日铸则独为钟、鼎之精矣。
夫日铸之所以为日铸者,以其精也。夫精之所在,则形之所在;形之所在,则声之所在;声之所在,则色之所在;色之所在,则气之所在;气之所在,则神之所在;神之所在,则物无不在也。
吾观天下之人,多以形而忘其所以为形,多以声而忘其所以为声,多以气而忘其所以为气,多以神而忘其所以为神。是以人之死也,无异草木之死也;人之生也,无异草木之生也。而人之所贵乎生者,在乎耳目鼻口之欲。
夫人之身,犹一木之根也,犹一水之源也。若以形而忘其所以为形,则木根木源皆亡矣;若以声而忘其所以为声,则木根木源皆亡矣;若以气而忘其所以为气,则木根木源皆亡矣;若以神而忘其所以为神,则木根木源皆亡矣。
故君子之学也,固不可以舍其所以为之本也。吾尝观天下之人,皆有所忘其所以为形者也,皆有所忘其所以为声者也,皆有所忘其所以为气者也,皆有所忘其所以为神者也。是则日铸之所以为日铸者,岂偶然哉?
吾兄之器日铸也,虽不能尽钟鼎之妙,然亦足以表见钟鼎之形。吾兄之才日铸也,虽不能尽圣人之道,然亦足以表见圣人之道。
夫钟鼎之精者,其外必有花纹;日铸之精者,其外必有纹络。花纹者,声之所从出也;纹络者,气之所由行也。夫日铸之所以为日铸者,岂偶然哉?
吾兄之器日铸也,虽不能尽钟鼎之妙,然亦足以表见钟鼎之形;吾兄之才日铸也,虽不能尽圣人之道,然亦足以表见圣人之道。
呜呼!吾兄之器日铸也,其可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