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怆埋香地,卿须念稿砧。
齐眉中道诀,同穴百年心。
刀尺凝馀泽,松梧带老阴。
可能如馌妇,相对白头吟。
室人墓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室人墓下》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一首诗词。叶茵,字景文,号笠泽人,生活在宋代,他的文学成就颇丰,曾出仕但十年不调,退居同里镇后筑顺适堂,以杜甫诗为灵感,创作了多首诗词,并集结成《顺适堂吟稿》,可见其性情中带有文人骚客的气息。《室人墓下》是其中的一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与思念之情。
从诗歌原文来看,《室人墓下》的意境深远。“楚怆埋香地,卿须念藁砧”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之人深深的怀念和悲伤;“齐眉中道诀,同穴百年心”则描绘了生死相依、共度一生的深情。此外,“刀尺凝余泽,松梧带老阴”等句也富含深刻的哲理意味,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在赏析方面,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亲情之悲的佳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生死、离别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同时,通过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可能如馌妇,相对白头吟”一句,通过想象一个辛勤劳作的农妇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心境,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化思维,又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关于《室人墓下》的创作背景,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其创作时间及具体地点,但是结合叶茵的身份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其退隐生活期间所作。这一时期的叶茵,或许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因此产生了对生死无常和亲情永恒的深切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既是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共同影响的产物。
《室人墓下》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词,更是叶茵对人生、亲情和自然哲思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和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情和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关于生命、亲情和自然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