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其二

鸿雁秋先到,牛羊夕未还。
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
落日衔西塞,阴烟澹北关。
何时献戎捷,鞍甲一朝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上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该作品:

  1. 诗人背景
  • 生平简介:戴叔伦,唐代著名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师事萧颖士。戴叔伦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历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晚年还曾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也不乏反映人民生活的艰苦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 诗歌创作:戴叔伦的诗歌体裁皆有所涉猎,既有表现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有描绘边塞风光的边塞诗。他的许多诗作都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1. 诗歌鉴赏
  • 主题内容:《塞上曲二首·其二》通过对将士安边定远的豪情和对汉高祖夸耀的和亲之策提出质疑,实际是对唐代和亲强藩政策的责难和批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1. 文学价值
  • 语言风格:戴叔伦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将复杂的情感和景象浓缩于简短的诗句之中。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 思想内涵:《塞上曲二首·其二》蕴含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赞美边疆将士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渴望。

《塞上曲二首·其二》是戴叔伦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