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书室呈君倚

簿领日沈迷,事役等胥靡。
得归无所为,未免阅书史。
一种劳精神,胸中异忧喜。
人生无苦乐,适意即为美。
乃知抱关人,不必羡青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司马光的《晚归书室呈君倚》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知识追求的热爱的诗词作品。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司马光,字君实,号东原,生于宋陕州夏县,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丰富,从少年时期的聪颖好学到中年时期的政治活动,再到晚年对历史的潜心研究,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2. 诗词原文:《晚归书室呈君倚》原文如下:“簿领日沈迷,事役等胥靡。得归无所为,未免阅书史。一种劳精神,胸中异忧喜。人生无苦乐,适意即为美。乃知抱关人,不必羡青紫。”这是一篇表达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知识的向往的诗。其中,“簿领日沈迷”意味着作者每日被繁杂的公务缠身,无法自由自在;“事役等胥靡”则反映了官场的枯燥和重复性工作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尽管如此,“得归无所为”,作者还是选择在书房里翻阅古籍,寻求内心的宁静。

  3. 诗词鉴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司马光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以及对知识和学问深沉热爱的情感。通过对“一种劳精神,胸中异忧喜”等句的理解,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忘对文化的探索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

  4. 艺术手法:在艺术上,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笔触,通过直接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地把握诗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一方面是官场的沉沦与束缚,另一方面是书房内的宁静与充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历史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晚归书室呈君倚》不仅是司马光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仍保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这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司马光的《晚归书室呈君倚》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作品,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位历经沧桑的政治家在政治斗争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