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言怀

清秋江国有馀暄,谢朓遗风称雅言。
帘下水亭人吏静,窗分笑阁簿书繁。
坐来幽蝶双飞过,吟次高梧一叶翻。
自笑无能莅公事,将何才术了君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秋言怀》是唐朝诗人李郢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唐代诗人李郢,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曾在杭州与杜牧唱酬,并有十年登进士第的经历。此外,他曾应辟为淮南、浙东从事,屡官至侍御史、员外郎。
  1. 诗歌原文
    高梧一叶坠凉天,宋玉悲秋泪洒然。
    霜拂楚山频见菊,雨零溪树忽无蝉。
    虚村暮角催残日,近寺归僧寄野泉。
    青鬓已缘多病镊,可堪风景促流年。

  2.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早秋书怀》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感受到的季节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首句“高梧一叶坠凉天”描绘了秋天来临时天气转凉的景象,同时以“一叶”暗示了季节更迭的无常。接下来,“宋玉悲秋泪洒然”,宋玉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其悲秋之情被巧妙地用来象征诗人自身的感慨与忧愁。
  • 景象描绘:诗中还描绘了许多具体的自然景象,如“霜拂楚山频见菊”和“雨零溪树忽无蝉”,这些生动的自然画面不仅衬托出秋天的萧瑟,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 哲理思考:最后两句“青鬓已缘多病镊,可堪风景促流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衰老的哀叹。这里的“多病镊”形容了诗人因病而稀疏的头发,暗喻着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无情。
  1. 创作背景
  • 关于《早秋述怀》,虽然目前无法提供确切的创作时间或背景,但根据内容推测,它可能是在诗人晚年或离乡期间所作。这一时期的生活变化和心境转变,使得诗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感悟和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
  1. 文化意义
  • 《早秋言怀》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价值,其所蕴含的哲理和审美情感同样值得后人研究和传承。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 在现代,这首诗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关注自然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早秋言怀》不仅是李郢个人情感世界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深度,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美学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