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惑篇

春树桃与李,美果终得尝。
莫树枳与棘,芒刺还相伤。
君子所树党,在择贤与良。
其党苟非人,为祸亦自殃。
蓄者本铅刀,用欲如干将。
豢者本款段,骋欲侔骕骦。
辨之胡不早,坚冰自履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辩惑篇》是唐代元结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旨在通过辩论和思考来启发人们辨别真伪、明辨是非。下面将深入探讨《辩惑篇》:

  1. 创作背景:《辩惑二篇》是在唐代元结的作品中,他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其中《辩惑二篇》是其中的一部分,意在警示世人不要被外界迷惑。
  2. 主要内容:《辩惑篇》主要讨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对佛教的误解,认为佛教是幻术以诱导人之心;二是对因果报应的困惑,认为人生应当沉浮于世俗,重视个人身世。元结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引导人们正确理解佛教与人生的态度。
  3. 文学价值:《辩惑篇》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元结高超的文学造诣。其语言简练、含义深远,既体现了儒家思想,也融入了佛教哲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 现实意义:在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辩惑篇》中的观点仍具有启示性。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惑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分辨真伪,坚定信念,这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乃至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辩惑篇》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它教会读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正道,明辨是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