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已阑更点急,烟柳蒙蒙露花湿。
画堂深邃楼阁寒,碧纱窗中月华入。
早莺百啭催朝阳,簧言绮语何铿锵。
云飞雨敬梦初破,闻时满枕梨花香。
声宛转,十三弦高指拨软。
宫喉徵舌多改变,圆于珠,细于线。
韵玲珑,湘妃调瑟烟霭中。
珠缨宝玦遽相触,江风细响修篁丛。
或纤柔兮同彩缕,绣得轻烟纤微雨。
或轻丽兮如彩毫,画成晓景描春朝。
间关历落意不尽,花中似索鸾皇饶。
逡巡曙色浮林际,菊花毛衣金作袂。
一片苏张俊辩心,长与春皇巧游说。
晓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莺》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其文学价值:
- 内容解读
- 诗歌原文: 睍皖梦中迷,流莺碧树西。 起来红日照,已度别枝啼。
- 主题阐述:《晓莺》主要表达了一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的“皖梦”可能象征着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流莺”则描绘了春日里鸟儿清脆的鸣叫声,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 作者介绍
- 李梦阳生平: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前七子”之一。他以其雄壮的文风和强烈的复古倾向而闻名,致力于恢复秦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当时的文学创作。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方面,还在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
- 文学成就:李梦阳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种复古主张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文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学的发展,但其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晓莺》运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明快,通过对比(如“皖梦”与“碧树西”),营造出鲜明的视觉画面。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如“流莺”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暗含着离别之情。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情感细腻且富有层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文化影响
- 时代背景: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忧国忧民之心。李梦阳的文学观念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文化心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后世评价:虽然李梦阳的文学主张受到了一些批评,但他的作品仍为后人所传颂。例如,其诗歌中的豪放不羁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
- 相关研究
- 学术研究:《晓莺》作为李梦阳的代表作品之一,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其文学技巧、历史背景及社会意义等,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 现代解读
- 现代理解:在今天的文学欣赏中,李梦阳的《晓莺》依然被赋予新的意义。它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和启示,提示人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坚持。
《晓莺》不仅是李梦阳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